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风湿医学科普,风湿医学科普知识

cysgjj 发布于2024-05-28 09:55:04 医学科普 4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风湿医学科普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风湿医学科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怎么判断自己是类风湿还是风湿?
  2. 痛风竟然会代代相传,是真的吗?

怎么判断自己是类风湿还是风湿?

(诊断要点)1,早晨关节僵硬感至少1小时。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或跖趾关节肿胀。4,对称性关节肿胀。5,类风湿结节。6,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改变。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上速四条或四条以上标准(敏感性百分之九十三,特异性百分之九十)。

医生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关节症状是判断类风湿的最主要的线索和诊断依据,等到发现关节变形才检查已经进入疾病的后期,而抽血化验能明确类风湿的诊断。

风湿医学科普,风湿医学科普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关节致残的疾病之一。因此,当出现了关节症状时,就应该去医院筛查类风湿,不要等到关节变形了才去,那时已经晚了。

关节症状至少有2个月,最常受累的关节有双侧近端指间、掌指、腕、肘、跖趾、踝、膝共14个关节区,至少出现3个区关节

风湿医学科普,风湿医学科普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疼痛:这是类风湿最早的症状,特点是持续存在、双侧关节同时出现、压痛。

②肿胀: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组织水肿引起

③晨僵:早晨起床时感觉关节僵硬,持续至少1小时,活动后减轻。

风湿医学科普,风湿医学科普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④畸形:到了疾病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如双手出现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畸形等。

①类风湿因子:这是最常用的筛查指标,阳性率达60~78%。

②血沉、C反应蛋白:在疾病的活动时会升高,缓解期正常,而且容易受到感染影响,因此,需结合病情具体分析。

首先,从症状来看,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疼痛;

其次,正常类风湿因子范围为0-20,超过了正常值,就要考虑是否是类风湿;

最后,如果一直疼痛,而且关节出现变形,千万别当作是一般关节炎处理。

类风湿是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免疫系统性疾病。因此不仅要从症状着手,还应从调节免疫方面进行调理,中西医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风湿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类风湿全称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仅仅是风湿病里面的一种,所以需要鉴别的是如果你属于风湿病,具体属于风湿病里面的哪一种,具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是其他的风湿病。

风湿病指的是以关节、骨、肌肉为主要症状的一大类疾病,常见表现是关节、骨、肌肉的僵硬、疼痛等,很多风湿病可以导致内脏的病变。目前根据1983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分类方法将风湿病分为十个大类,共包含100多种疾病。

常见的风湿病包括以下的疾病:

1.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坏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炎等;

2.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比如强制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等;

3.退行性关节炎;

4.与感染相关的关节炎:比如病原体直接感染及反应性关节炎;

5.伴风湿病表现的代谢和内分泌疾病:比如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软骨钙化症、淀粉样变性等;

以上只列举了部分的风湿病,风湿病还包括很多其他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病的其中一种,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险关节炎常缓慢起病,逐渐出现关节的疼痛、僵硬、变形,一般以小关节病变为主,并可以累及肺、心脏、神经系统、血液、眼等脏器。

  谢邀

  总觉得下雨天关节疼了就是风湿,至于类风湿是什么还真说不上来,如何判断类风湿?

  类风湿发病年龄遍于各个年龄段,常见的是三十多到五十的女性,而风湿关节炎则多见于年轻人,这是二者区分的关键,也是判断类风湿的标准之一。

  类风湿不是关节***症,而是全身系统的疾病,这里可以判断的是关节肿胀这一症状,是由身体积液、水肿导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水肿,早期是以细胞渗透为主。

  关节处若是疼痛节点到达五个或超过五个,这就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时期了,大家要注意到这一点,别总觉得没什么事不用管它,也不用过于慌张,就跟平时治疗一样即可。

  早上起床时僵硬时间长达一小时甚至是高于一小时,这时候类风湿关节炎已经处于活跃时期了,千万不可大意对待。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很难判断,类风湿因子也是处于阳性,因此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的资料,做出分析,不过这还是倚靠诊断这自身的能力及经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可以诊断出早期类风湿,还希望以后有所突破。

  以上就是对类风湿关节炎判断方法的简单总结,上面所说的晨僵是指关节以及关节周围,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家。

  关注作者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误区!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评论或转发!

痛风竟然会代代相传,是真的吗?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还是先回答问题:痛风确实是有一定的遗传概率,有一定的家族聚集趋势。那为什么呢?今天就听我和大家讲讲,尿酸人类进化的故事

尿酸和人类进化

哇,尿酸居然和人类进化有关系?这是真的,大家可以看看目前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血尿酸在30-120μmol/L。而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尿酸在240-360μmol/L之间波动,为什么呢?因为在1亿-2.5亿年前,灵长类动物的尿酸酶基因失活了;尿酸酶基因是干嘛的?就是生成尿酸酶的,尿酸酶能够把尿酸蒋介伟尿囊酸;目前在美国已经有重组的尿酸酶上市了,静脉注射药物,降尿酸效果。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没有尿酸酶了,身体里面的尿酸含量就逐渐增加。但是,是不是尿酸升高了就完全不是好事呢?也不竟然,有很多[_a***_]表明啊,尿酸升高可能是对抗衰老的保护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居然什么作用,今天就不展开详述了。

痛风与遗传

自古以来,痛风就被当做是家族性疾病,很多研究表明啊,痛风的家族发病例在11-80%之间,特别是有两个大型的研究表明40%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那为什么痛风又家族史呢?主要是因为调控尿酸浓度的极影出了问题么?比如说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等,但是这一类的疾病大多数在童年或者青年时期就发病了,这说明,痛风遗传的原因和调控尿酸浓度的酶没有太大的关系。

后面又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其实痛风的家族遗传因素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遗传变异有关系;当然,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也对痛风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痛风确实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里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痛风都与遗传有关系;其实有没有关系都无所谓,反正,痛风都需要规律的治疗,如何治疗,可以参考我的头条文章或者其他问答内容

天天博士: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的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相关风湿免疫病的科普知识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使得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痛风性关节炎。常发于脚部,见下图。

痛风可能存在家族性遗传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家族成员在一起生活,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比如高嘌呤饮食,从而导致家庭成员多发生痛风。

预防痛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严格限制高嘌呤类食物的摄取,如海鲜、动物内脏、肉汤、豆制品等,以防止外源性的***白进入体内,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生。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以利碱化尿液,促使尿酸溶解和排出。

2、低盐饮食。痛风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应限制钠盐摄入

3、补充维C。有研究表明,大量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降低痛风发病概率。可在饮水加入柠檬汁补充维C。

4、多饮水。每日饮水应大于2000毫升,产生大量尿液,以利于稀释尿酸,帮助尿酸排泄。少喝饮料,汽水和部分加了甜味剂的果汁会加重痛风。

5、限制饮酒。饮酒会增加体内乳酸堆积,干扰尿酸排泄,从而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特别是啤酒含有大量嘌呤,应禁饮。

您好! 

严格的说痛风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但它不是遗传病,所以它是不会代代相传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家几口都患有痛风的情况。这种情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他们痛风属于继发性痛风的种,有些遗传病,也会有痛风的表现(痛风是它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唯一表现),比如糖原储积病1型,就会有痛风的表现,糖原储积病就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外显率达90%,就会表现为代代相传。

2.家族的饮食、生活习惯高度一致,原发性痛风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比如高嘌呤饮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肥胖等,而,同一家族,如果这些习惯高度一致的话,也会表现为一个家庭里多个痛风患者,看起来像代代相传。

要想预防痛风,根本的措施就是改变生活方式。

 一、注意饮食。避免海鲜、动物内脏、肉类等高嘌呤的事物,减少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多饮水。

 二、适度运动。适度进行运动训练,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从而减少痛风的发作,不过应该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让痛风更易发作。

三、控制体重。不仅要控制事物的种类,还要控制食物的总量,从而控制体重,减少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痛风虽然有遗传特质,但不是严格意义的遗传病,理论上不会代代相传,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一些因为遗传病导致的继发性痛风或者家族生活方式高度一致的情况下,也会有家族中多个成员共患的情况,造成代代相传的***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风湿医学科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风湿医学科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175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