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心得体会

cysgjj 发布于2024-08-04 10:48:28 医学科普 4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得了重症肌无力是手术治疗好,还是保守治疗好?为什么?
  2. 得了高血压,过多少年才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这些严重并发症,怎么预防?

得了重症肌无力是手术治疗好,还是保守治疗好?为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赵重波主任医师回答

如果重症肌无力单用溴吡斯的明病情就非常稳定的话,是可以不再加用激素的。如果患者同时使用溴吡斯的明和激素,或者其他的免疫抑制剂,而病情稳定,这个是持续治疗一段时间,让病情能够稳定1-2年,再考虑是不是谨慎地停用药物

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非常多,在前面的讲座里面我都一一做过介绍了。大家可以再回顾去看一下。锻炼身体对于重症肌无力来说,只是提倡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如果病人在锻炼的时候,感到明显乏力,说明这个运动量大,还是需要做运动量轻的活动,而不能够追求剧烈的运动,不是说运动越多,对身体越好。

谢谢邀请!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没有通过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

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题主的所提问的应该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同时合并有胸腺瘤,是手术治疗好,还是保守治疗好。


因为作为一种肿瘤胸腺瘤本身有浸润和扩散的风险,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所以早期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相应的风险。

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胸腺基本萎缩了。当存在胸腺瘤时,自身免疫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胸腺瘤被认为是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病因,因此手术切除胸腺瘤可以使部分患者受益。不少患者手术后,药量可以逐渐减少,部分患者可能在手术后完全治愈。

也有少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但总体来说一般胸腺异常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从胸腺手术治疗中获益。

得了高血压,过多少年才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这些严重并发症,怎么预防

感谢盛邀!

血压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一旦出现,通常会伴随终身,故高血压一经诊断,几乎需要终身治疗。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更是为了减少血压升高以后对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造成的慢性损害,避免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终末期肾病等。

那么,在诊断高血压以后,通常需要多少年才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这些严重并发症呢

如果非要给一个年限,还真不好在这个空格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出现高血压以后,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几率因人而异:若配合治疗,血压长期达标,几率自然而然会越来越低,出现的时间点也会延后,甚至不会出现;若不配合治疗,血压长期高于正常范围,几率自然就会越来越高,出现的时间也会相应提前。所以,出现高血压以后,过多久才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还真没一个量化的指标。但我们可以通过血压的高低、合并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出现靶器官损害与否、是否伴随临床并发症,作一个初步预测。

  • 血压水平。血压越高,对我们血管及各重要器官的损伤就越严重,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几率自然就越高。超过180/110mmHg的血压,几率高于超过160/100mmHg的血压;超过160/100mmHg的血压,高于超过140/90mmHg的血压。
  • 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是指可以损害心、脑血管的各种有害因素。合并的心血管因素越多,对血管、心脏影响就越大,出现心肌梗死、脑梗脑梗死的几率就越高。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肥胖或腹型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 靶器官损害。靶器官损害是指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相应器官的损害,若不加干预,很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衰竭等。主要包括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
  • 临床伴发疾病。临床伴发疾病主要指已经出现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等。其中,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的早期病变,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很可能会发展为心肌梗死、脑梗死。。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报告脑梗死的发生

  • 血压。通过饮食配合运动,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普通人群不超过140/90mmHg,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应控制在130/80mmHg。


  •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控制好血糖、血脂,控制体重,口服叶酸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
  • 治疗伴发疾病。已经出现频发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建议造影明确冠脉、脑血管狭窄程度,若狭窄程度达到了70-75%,建议植入血管[_a***_]以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
  • 基石药物。针对高危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患者,建议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


综上,出现高血压以后,血压水平越高、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或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几率越高,出现的时间也会提前。控制好血压,控制好危险因素,尽早给予阿司匹林与他汀预防,必要时植入支架,可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

感谢阅读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朋友问:我得了高血压,多少年后可能会发生心梗、脑梗、脑出血?如何预防它们的发生?

这是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因为即使平常没有高血压病的人,也可能因为忽然的血压升高,在几个小时或是几天之内发生高血压脑病而危及生命,何况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呢?而在实际生活中,也有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数十年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心脑血管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而高血压最终的治疗目标,就是要把这种风险降至最低。

人的血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发怒、激动、着急时血压会突然急剧升高,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就会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机制障碍引起严重的脑缺血、脑血管破裂、心力衰竭等,正常人都可能发生。而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存在,心脑血管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更加难以承受突然升高的血压,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脑血管意外,这也是为什么常见到身边的人突然发生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猝死的主要原因

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避免这些后果的发生呢?

首先,要积极控制血压,至少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研究证实:人的血压高于120/80mmHg后即会对血管产生微损伤,当血压高于140/90mmHg时这种损害将加重加快,给脂肪的沉积创造了条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即会形成,心脑血管病便会发生。

其次,要严格控制血脂,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因此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将脂肪运送进血管内皮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非常重要,控制目标是低于1.8mmol/L,临床通常***用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方式控制与调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症医学科科普讲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3237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