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sgjj 发布于2024-08-27 03:09:31 医学科普 47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视频消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消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间谚语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我们会很自然的把这句话的重心放在“百步走”上,其实不然。这句话的精髓,在于饭“后”多久百步走——是餐后立即百步走还是稍事休息再运动呢?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部的血液是根据机体的需要进行分配的。在人们用餐之后,食物进入胃肠,胃肠道需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来消化分解从而吸收这些食物。这些大量的液体就来源于血液。
所以说,餐后人体内的血液分布会更加偏向于胃肠道。如果这个时候立即站起“百步走”,必然会有一部分血液分布到运动系统中去,为骨骼肌的运动提供氧和能量,减少了胃肠道的血供,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降低了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从而容易诱发功能性的消化不良。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饭后立即百步走,不但不会促进消化,反而会适得其反。
适当的餐后运动锻炼时机应该是进食后的20~30分钟,大家可以进行一些强度比较低的运动,例如散步、太极拳等。
其他强度的锻炼形式,诸如慢跑、跳广播操、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在饭后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进行。
而长跑、跳绳、踢足球、打篮球等高强度运动,更宜在饭后两小时至三小时再进行,这样我们才能进食、运动两不误。
“饭后散步”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它只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于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至少应在饭后20分钟后再开始散走。
而有些人并不适合饭后走,比如体质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的人,这些人可以选择在饭后平卧10分钟。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就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最忌饭后运动,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的血流增加,脑部的血流相应减少。
谢谢邀请。吃完饭之后散步确实是有助于身体内部的消化,但是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吃太多,吃太多容易让肚子变得很胀,想在饭后有助于消化可以少吃一点东西,并且在饮食上的选择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不宜吃一些过于油腻,或者是***的食物,散步最好选择饭后半小时,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20至30分钟。如果还是感觉消化不良的话,也可以吃一些帮助消化的药,平时的时候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体内小肠上面开始于幽门,最下面接通盲肠,正常***肠的全长约有3-5米,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十二指肠在人体内呈C型,全长约25-30cm,位置深并且固定,空肠与回肠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一般情况下将小肠上2/5段称空肠,下3/5段称回肠,这两者通过扇形的小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活动性很大。小肠的肠壁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4层。
生理功能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除了接受来自肝、胰腺和胃的消化液外,小肠黏膜还分泌含多种酶的碱性肠液。食糜在小肠内会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氨基酸、短肽、脂肪酸后,由小肠黏膜吸收。小肠还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各种维生素、胆固醇,以及包括胃肠道分泌液、脱落的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成分在内的大量内源性物质。正常成人每日经小肠重吸收的液体量可达8000ml,因此小肠若出现肠梗阻、肠瘘等疾病,可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的液体,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小肠还可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如促胰液素、肠高糖素、生长抑素、肠抑胃肽、胃动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脑啡肽、神经降压素等,调节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及排出。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医学博士团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小肠内壁细胞以片层形状排列为成千上万的指状突起(绒毛),绒毛上的每个细胞都有刷状多毛的外壁(微绒毛)能捕获营养颗粒。每个小肠绒毛(突起)都有自己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管道,这样营养物质一穿过小肠细胞就能立即与体液混合。
小肠内壁,小肠绒毛和其他所有的结构都折成上千个皱褶,这样吸收表面积变得极大。如果皱褶和上边突起的小肠绒毛都展平,可以覆盖1/3个足球场。虽然整个表面上的数十亿细胞只有1.8~2.3kg重,然而它们却能吸收足够的营养素供其他68kg左右的身体组织使用。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小肠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没有这么强的吸收能力,可能我们只好无时无刻的在进食,当然在原始社会这么缺乏食物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就进化失败了。
我们是肠道循证营养的科学团体,期待您的关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目前对正常人的大便次数标准是,一天一到两次。有这种情况的人,确实要考虑胃肠道的功能还是不错的。
当然,也不能单纯从大便这一个表现作为消化吸收功能很好的标准。因为还是要从大便的性状,包括胃肠道症状等各方面判断。
有的人,大便也是一天一到两次,不过,大便的过程比较难过,总是觉得有排不净的感觉,或是总是有腹痛之类的问题。或是大便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化,也是要注意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
不过,具体的判断需要发现异常情况后,到医院[_a***_]再具体判断了。
有关大便的问题,便秘和腹泻,都是很常见的症状,两者有时候可以交替出现。有人认为只要便秘和腹泻,就是不正常的。其实,多数情况下也可能是生理性的,并不代表肠道一定有什么严重的疾病。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少,粪便坚硬或排便不尽感。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每天排便是必须的,因排便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就认定自己是便秘,想法设法要“通便”。
也有些人特别注意负粪便的外观,每天认真观察粪便的粗细、形状、色泽,如果显得比较干就认为是便秘。还有些人对排便不满意,总感觉排不完,也认为是便秘。
其实,每天都有排便并不代表消化吸收功能特别好,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排便习惯而已。有时隔一天或几天大便,只要轻松排除也是正常的。
从理论上来说,即使不是每天都有排便,只要大便排出并不困难,没有导致肛裂或者痔疮,排便时间也不过长,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视为是正常的。
有些期待每天都有大便的人,认为能清除体内不干净的废物,会导致有强迫的倾向。这些人会花很多时间在如厕上,或成为泻药的长期使用者。
对于真正有便秘问题的人,还是要引起注意的。要停用一些容易导致便秘的药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尝试性的短期使用渗透性缓泻剂治疗。
如果伴有排血便、大便形状一边去改变,最好去普外科、肛肠科,或者消化科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的疾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学科普***消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学科普***消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37997.html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医学科普文案素材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医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动的医学科普方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生动的医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肿瘤医学科普护理短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肿瘤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给小学生讲医学科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给小学生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账号标签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血压监测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血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减肥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减肥药的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视频制作胃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视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周医生医学科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科周医生医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各大医学科普博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各大医学科普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