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问答 > 正文

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cysgjj 发布于2024-09-25 05:56:24 健康问答 30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青海医疗卫生招聘医学基础知识:血糖检测与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2. 什么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八项注意"?
  3.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4. 糖尿病人可以吃带有木糖醇、麦芽糖醇和山梨醇的食品吗?

青海医疗卫生招聘医学基础知识血糖检测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什么

血糖检测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其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更是出题老师亲睐的考点。今天中公卫生人才网的老师为大家总结血糖检测与糖尿病诊断标准。相关考查内容,便于考生学习掌握。

1.空腹血糖(fasting pla***a glucose,FPG)

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PG是空腹8小时后的静脉血浆葡萄糖含量。

正常参考值范围:3.9~6.1mmol/L。

FPG>7.0mmol/L,称为高血糖症。见于生理性增高:高糖饮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餐后1~2h;也见于病理性增高:①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③应激性因素:如颅脑外伤、心梗、烧伤、急性血管病;④肝和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肝病等;⑤其他如使用噻嗪类利尿剂、避孕药、强的松等。

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PG>9.0mmol/L(肾糖阈)时,尿糖阳性。

2.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主要用于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检测方法是口服75克葡萄糖后,测定30min、1h、2h、3h***集的静脉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和尿糖。正常人服糖后:30min~1h<11.1mmol/L,2h<7.8mmol/L,3h降至空腹水平;空腹血糖3.9~6.1mmol/L;尿糖各时间点均为阴性。

OGTT2h血糖<7.8mmol/L可排除糖尿病。OGTT2h血糖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退,应长期随访,约1/3恢复正常,1/3仍为空腹血糖受损,1/3转为糖尿病。

什么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八项注意"?

本人博士期间研究糖尿病足病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所以在这个话题上还是可以回答一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可怕,再说八项注意!

在医学上,我们有一个说法是”高血糖不***。”意思是糖尿病本身如果能控制好血糖的话,是一种慢性病,真正危害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常见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几乎占了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而且患病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0%,已经不再是“富贵病”了。

因为血管是最早接触高血糖的部分,所以一切糖尿病并发症都与血管有关。

致死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是肾衰竭与心脑血管疾病。

出现糖尿病眼病与足病之时,患中风心脏病,肾衰竭的机率也就很高了!

但是!这不是一定会发生的。对于糖尿病患者,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八项注意,如果能遵守,并控制血糖。是可以极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八项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想预防并发症,其实只通过八点来做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糖尿病并发症会涉及到全身各处,因此,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需要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面

1、在饮食上,要注意科学膳食避免能量摄入超标,并要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及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做到膳食均衡,保证营养摄入。

2、要合理运动,不要空腹运动,因为空腹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

3、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_a***_]等不健康习惯都会影响血糖控制。

4、定期监测血糖,通过血糖监测,就会发现自己的血糖控制状况,并以此来调整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的控糖情况。

5、要做到定期体检,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有助于病情控制。

6、要保持好心情,良好心态有助于控制血糖,而不良情绪只会使血糖变得更糟糕。

7、学习糖尿病知识,通过糖尿病知识,就可以科学控制血糖,知道哪些方面是对血糖有利的,哪些方面是不利于血糖的。

8、要注意多喝水,喝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糖,而身体缺水会导致血液浓缩,升高血糖。不要用饮料代替饮水,尤其是含糖饮料,容易升高血糖。

9、避免过度劳累,身体过于劳累,也不利于血糖控制。

优美楽秀(沙棘籽油粉包)—降低血糖的原理

分享一个有趣的研究。

在已经患上2型糖尿病的老鼠身上,研究者们连续3天,只给它们吃1/4的食物

而且比例很不健康,碳水:脂肪蛋白质=5:4:1。

3天以后,发现在他们体重虽然没有变,但是测到它们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素更是下降了一半——这意味着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可能跟减少肝脏糖原的分解有关系。也就是,从肝脏往血液里面输送的糖分变少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目前来看,离临床应用还有一点距离。

不过,这也给我们一些提示:疾病之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有一种病叫做糖尿病,得了这种病后,饭量会增大很多,也特别爱喝水,总觉得口渴,然后频繁的上厕所,如果你以为糖尿病只是这些简单的表面症状就错了,最令人担心的是它的后遗症,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呢?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饭:糖尿病人最容易饿,吃起饭来没完没了,饭量会很大,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每次少吃饭,可以多次吃,吃饭时避免入口甜的东西,多吃蔬菜。

2.多喝水:有些糖尿病人担心越是喝水越容易上厕所,往往渴了也不喝水,这是不好的,当口渴的时候,血液会很粘稠,导致血压升高是很危险的,主动多喝点水,随时喝水。

3.注意皮肤感染:糖尿病人一旦皮肤感染,伤口就很难愈合,注意皮肤感染就要保持皮肤的干净,洗手,洗脸或者洗脚的时候,要试好水温,不要被热水烫到,干活儿时要小心,不要出现水泡或磕碰。

4.运动:糖尿病人往往会感觉没有力气,懒得动,但是运动能够帮助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一旦身体允许,就要动起来,合理的运动还也是让血糖降低的一种方法。

5.少吃盐:得了糖尿病后,不要吃太咸的东西,做饭做菜要少放点盐,宁可吃着淡一点,也不要让食盐超标,多盐容易让血糖增高,难以控制。

6.平和的心态:有些人忧心忡忡,每天处于忧虑之中,当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后,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呵护,而好的心情,则更有利于对病情的控制,既然已经不可避免,不如坦然接受,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最全的糖尿病用药手册,方便您一次收藏到位!

01胰岛素注意事项

02 磺脲类注意事项

03双胍类注意事项

04 噻唑烷二酮类注意事项

0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注意事项

06 新型降糖药注意事项

如今“小糖人”越来越多,经常有患者向我们咨询:“这个药饭前饭后吃啊?”,“这个药吃了我怎么老是觉得胃难受啊?”,“怎么吃了药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啊?”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满满干货,快来看看有你熟悉的药物吗?

01

如果你有糖尿病,你应该首先正确面对,不要担心。目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到13倍。饮食应该受到控制,每餐主食不超过100克,不吃高热量食物,也不喝酒。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一个长期的锻炼***,锻炼应该在饭后半小时进行。糖尿病患者可以做的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根据内分泌学家的治疗意见,口服降血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并且当血糖非常高时推荐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目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提倡“五驾马车”原则。所谓五驾马车是指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个单一的治疗,而是一个综合治疗。这五驾马车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教育自我监测。

饮食控制: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计算出适合这个人吃的食物总量,每天食物总量要控制在这个范围。食物种类选择上,尽量选择低脂、低热量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瘦肉类,纯牛奶。不要吃煎炸油腻食物。

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循序渐进、规律地运动。

药物治疗:在饮食控制、运动基础上,如果血糖还不能达标,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不论是否用药,都要定期监测血糖。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饭后两小时血糖。每3-6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人可以吃带有木糖醇、麦芽糖醇和山梨醇的食品吗?

糖尿病人可以食用以上食品,但不宜过量,偶尔少量食用是可以的。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注意饮食调理,按时服药,动态检测血糖变化。

下面视频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饮食习惯,您可以看一下对您会有帮助。

***加载中...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木糖醇、麦芽糖醇和山梨醇其实都是甜味剂,它们是具有甜味,但热量极低或没有热量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大多甜味剂不会对血糖造成影响,即便有影响也非常小。使用这类添加剂的食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无糖食品”了。但是,无糖食品糖尿病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吃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无糖食品仅仅是不添加蔗糖,它还含有其他很多种升糖成分,比如淀粉、糊精、奶精、起酥油等。无糖食品只是比同类的普通食品升糖稍微慢一点罢了,其实还是会升高血糖,尤其是吃得比较多的时候,升糖速度也是很惊人的,想必很多糖友也发现了这点。所以糖友们不要轻信“无糖”标签,以为无糖就可以多吃。

再者,甜味剂的摄入量也是有限制的,甜味剂吃多了同样对身体有害,比如腹泻。过量的摄入木糖醇,还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对血脂是不利的。

对糖友们来说,最靠谱的方式,就是学会看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看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含量高的升糖就快,所以尽量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食品。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记得点赞哦!祝大家血糖控制都达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问答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450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