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健康晚餐医学科普,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知识

cysgjj 发布于2024-09-25 13:24:43 医学科普 4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晚餐医学科普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营养科普小常识?
  2. 脑梗是“吃”出来的,这有什么依据吗?

营养科普常识

常见食物通常含水较多,除去水的剩余营养如下:

蔬果类:主要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少量碳水;

健康晚餐医学科普,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食类、零食饮料类:主要是碳水,以及少量蛋白质脂肪,ps 主食里的粗粮还有较多膳食纤维;

鱼肉蛋奶类、坚果豆类:主要是蛋白质、脂肪,以及少量碳水。

人在饮食方面根据膳食宝塔中,要求要营养均衡、膳食合理,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健康晚餐医学科普,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二、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

三、适当吃些大豆类食物,保证每天有250毫升的牛奶

健康晚餐医学科普,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适量进食鱼、禽和瘦肉,蛋一天一个即可,不可太多。

脑梗是“吃”出来的,这有什么依据吗?

脑梗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脑梗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残率和复发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脑梗是“吃”出来的,这有什么依据吗?

脑梗的发生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控因素相关外,还与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1、脑梗与饮食习惯:脑梗发生最常见且最基础的病理因素即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增龄的产物,老年时期达到高峰。另外,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都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的高危因素。

而动脉粥样硬化虽说是增龄的产物,但也并非都会导致血管堵塞,其中关键因素就是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而三高症、肥胖等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疾病。其中,饮食因素是重中之重。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会致机体脂质超标,诱发高血脂,进而导致多余脂质堆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长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高危饮食因素,高血压会致血管内皮受损而加速脂质堆积;高糖食物的摄入会致高血糖、肥胖等,进而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暴饮暴食、饮食过饱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脑梗的关键诱因。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是,脑梗是吃出来的。当然,饮食只是诱因之一,绝非唯一。长期缺乏运动、不规律作息、吸烟饮酒、不良情绪等都是诱发脑梗发生的威胁因素。

2、预防脑梗的正确饮食:针对脑梗发生的高危饮食,预防其发作正确的饮食习惯应该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均衡营养的同时,注意调整膳食结构,控制饮食总热量摄入;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物,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等;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粗粮,注意荤素和粗细搭配;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宜;烹饪少油炸,多蒸煮炖,少动物油,多植物油等。

脑梗,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形,即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脑中风)。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又叫脑出血、脑溢血。脑血管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死亡率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占发病人数的45%;致残率高,患脑血病的人中,约有75%丧生劳动能力、60%的需要人陪护、16%的人长期卧床;复发率高,经治疗存活的者中,五年内约有20一47的人复发;并发症多,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随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血栓(脑梗)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可干预与不不可干预两种。年龄与性别及遗传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脑梗的风险增加,55岁以后,每增加l0岁,脑梗增加一倍。在脑梗的人中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一点一至一点五比一。还有遗传因素,家族上辈有脑梗病史的,其后辈患脑梗的风倍增。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吸烟,酗酒等。

在可干预的因素中都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如高血压,二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动脉斑块等,与平常饮食密切相关。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是重要病因。通过调整饮食,戒烟酒以后,这些因素有的可以消除,有的可以逆转,或延缓。从这个意义上讲“脑梗是吃出来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因为脑梗还有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外伤,手术环境等诸多因素。象年龄因素就很突出,脑梗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晚餐医学科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45118.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