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是谁

cysgjj 发布于2024-10-16 20:28:44 医学科普 3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循证医学科普作者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怎么去识别无症状的脑梗死?
  2. 所有的药物都可以用热水送服吗?
  3. 高血压有哪些最常见的谣言需要注意?

怎么去识别无症状的脑梗死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靠CT或磁共振检出,其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流量减少,压力降低或有栓子来源,因其病灶小,在非功能区,或位于基底节区,但保留了白质纤维而无症状。

虽然无与病灶对应肢体麻木无力,但可有头晕头痛及短暂脑缺血表现,研究发现男性60岁以后是高发年龄,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于此明显相关。

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症状性脑梗死又称静止性脑梗死。

指的是患者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颅内的软化灶或腔隙性梗死。然而这些患者并没有出现肢体瘫痪、麻木或口齿不清等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这种情况称为“无症状脑梗死”。

无症状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患病率为8-28%,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慢性病等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

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症状性脑梗死诊断往往通过影像学检查,例如CT和MRI鉴别诊断,MRI的敏感性高于CT。


所有的药物可以用热水送服吗?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用热水送服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热水的温度是如何界定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明确规定:热水系指70℃〜80℃。《中国药典》也规定了微温或温水系指40℃〜50℃。

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70℃〜80℃温度的开水服用这个温度在炎热的夏天是不太实际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这样温度的开水服用后可能对于喉咙也不是都耐受的。一般我们都建议服药使用温开水来送服。

当然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水温是有特殊要求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一部分药物。

一、清热解毒中成药

这一类药物作用主要有清热,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凉水送服。

二、活性菌制剂

如临床上常用的妈咪爱等活性菌制剂,他们所含的活菌对温度比较敏感,过高的温度可能会把这些有益的菌体都杀灭了,一般建议使用水温在20℃左右的开水服用。

三、酶类制剂

如多酶片、乳酶生、干酵母等,酶是一种蛋白质,遇热容易变性出现沉淀,而且这种变性是不可逆的,用热水送服就会失去药效。这一类药物建议使用凉开水送服。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用热水来送服的。

有些人日常生活中就喜欢喝热水,吃药的时候也喜欢用热水来送服,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正确的是用温开水来吃药,不能用热水,或者是牛奶、果汁等。会影响药效,达不到治病的作用。

喝起来感觉到热的水,温度至少得有50-60℃左右,这个温度足以让某些药物发生物理或者是化学的反应,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消化药,这些药物中的酶都是活性蛋白质,预热就会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也就是说把酶烫死了,还咋助消化?平时喜欢做面食的人肯定知道用酵母菌发面,都不能用热水,是一个道理。

维生素C,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不稳定,遇热后容易被还原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这类药物都是将消炎镇咳的中药成分配制到糖浆中而制成的,患者服用的时候,糖浆会覆盖在咽部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便于快速止咳,缓解症状。如果用热水冲服,降低了糖浆的粘稠度,影响保护膜的作用。

疫苗就是平时小孩子吃的糖丸类,这个是千万不能用热水的,疫苗也是活的,用热水是会被烫死的。

含有活性菌类的药物,这些生物制剂都含有活菌成分,也是不能高温的,在热水的冲服下,也一样会失效。

清热类中成药,中医认为,燥热之症,如发热、上火等,应该***用清热剂治疗,此时就不要再用热水送服喽,要用凉开水送服,才能增加清热药的效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口服药物的时候,用温开水,或者是凉开水都是可以的,如果记不住哪些药不能用热水,那就一律都用温开水吧,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口服片剂和胶囊的时候,先喝一口润润喉喽,然后将药片或者胶囊放在舌头靠近舌根处,然后再喝水送服药物,以免粘在食管上,也不要马上躺下睡觉需要适当走动走动。

高血压有哪些最常见的谣言需要注意

关于高血压的谣言还是不少的,总结起来的话,大致有这么几条:

1、根治高血压——这一条不完全算是谣言。原发性高血压所谓的治愈,实际上是称为“临床治愈”,就是说长期吃药能够控制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病治愈后,高血压的确可以彻底治愈。不过,若是原发病控制不住,单只治疗高血压也是没用的。

2、高血压复诊不重要——最多患者没有注意的问题。实际上,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测量血压,而且每天都要测量血压,做好记录;并防止低血压的情况出现。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治疗方案

3、药茶治愈高血压——中医药对高血压的确有***治疗作用,但是药茶不能代替真正的药物。药茶的作用仅仅是“缓解”,但不能“治愈”。同样的,食疗也没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最多只是缓解罢了。包括所以的[_a***_]在内,都无法起到药物的作用。

4、血压正常就停药——能不能停药,要经过复诊和观察后由医生判断。患者不得擅自减药、停药。同样的,患者也不宜随意更换药物或加大药物用量。无症状患者也是一样,并不能因为无症状就擅自减药停药。

5、没有头晕头痛就不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症状很多,没有头晕头痛症状并不足以审证是否有高血压。

6、瘦人不得高血压——肥胖的确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并不代表瘦人就不会得高血压。不健康生活方式,也可令瘦人患上高血压。同理,高血压也不是中老年人专属,年轻人也是有可能得高血压的。

7、贫血患者不得高血压——这一点也是错误的。贫血的患病机理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与血压无关。

8、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120/80mmHg——真正的情况是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9、只要血压下降就是好的——患者要注意血压应保持平稳下降,不宜急降。事实上,血压的频繁波动比血压持续偏高更危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循证医学科普文作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501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