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医学科普致癌物,致癌物的种类

cysgjj 发布于2024-10-21 07:17:10 医学科普 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致癌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致癌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真的存在所谓致癌物和抗癌食物一说吗?
  2. 世界上十种最危险的化学品有哪些?
  3. 电视上说的致癌物质是真的吗?

真的存在所谓致癌物和抗癌食物一说吗?

您好。致癌物是肯定存在的,比如烂姜中黄樟素,酸菜中的亚硝胺,还有烧烤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

至于抗癌食物,虽然有些研究发现某某食物对癌症有好处,但也别不能指望光吃它来抗癌。关键还是膳食平衡,肉蔬菜啥的都吃一些,增强体质,因为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如果营养跟不上,一切都白搭。

医学科普致癌物,致癌物的种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觉得满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定期更新原创科普文章

 据报道槟榔是一级致癌物,食物为何会致癌专家解惑——

  一级致癌物有哪些 近日有媒体报道,槟榔属于一级致癌物。一级致癌物究竟是什么概念?致癌物如何分级?

医学科普致癌物,致癌物的种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者***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她认为,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癌症。

  食物为何会致癌

  食物本身含不含有致癌物?以槟榔为例,有研究者认为,槟榔本身是食物,吃槟榔的人也只有7%—8%的人患口腔癌。而有人认为槟榔中含有一种生物碱,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口腔白斑,导致癌前病变,发生癌症的可能性增大。

医学科普致癌物,致癌物的种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槐认为,食物致癌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出现致癌物多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食物保存不当发生霉变。食物在保存一定时期以上,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容易发霉,产生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它能导致肝癌,这在临床上已经获得证明。粮食储存不当,也会发生霉变。

  烹饪食物方法不当。食物的熏制、烧烤、腌制不当,烤焦或者烤煳的食物,都会产生亚硝酸盐。

  农药残留。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如果不能有效降解,超过***标准,长期食用的话,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不适当地使用食物添加剂。法定的食品添加剂,按规定的剂量使用,安全性有保证。如果超剂量、越范围使用,也会有致癌的风险。

世界上十种最危险的化学品有哪些?

答:有很多化学物质具有剧毒,比如氯气、氰化物、金属铍、金属铊等等,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最危险的化学物质。

抛开剂量讲毒性都是不合理的,比如砒霜(三氧化二砷)对成年人(体重60千克)的致死量大约是200mg;在化学界,氰化物是出了名的剧毒物质,其中氰化钠的口服致死量大约是100mg,氰化钾为120mg。

氰化物的毒性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氰化物的致死时间非常短,摄入致死量的氰化物,大约30秒就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2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就是吃了含有氰化物的苹果***的。

之所以氰化物的致死速度快,是因为氰化物中的氰离子(CN -)与细胞中的(Fe3+)离子结合性非常强,而且氰离子在人体内的扩撒速度非常快,进而阻止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而二价铁是人体运输氧气的重要物质,从而导致人体供氧中断,表现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

河豚毒素(TTX),一种细菌毒素,被多种动物吸收带毒,不光是河豚内脏有,有些软体动物、鲎和蝾螈等也可能有。0.5毫克就能让人致死,无有效解药,是最毒的非蛋白毒素。

人工合成的剧毒品常见的有毒鼠强、甲胺磷等剧毒农药,用作化学武器多沙林、梭曼、VX、诺维乔克,大多是有机磷类神经毒剂。

常见剧毒元素有可溶汞、钡、铊、砷、硒。

最毒的还是钋210,制造核武器需要的放射性元素,很少有人能接触到。

我说一种比较常见,但绝对让你想不到的一种毒素。

它就是肉毒杆菌毒素。

它是由一种叫肉毒杆菌的细菌产生的他们分泌的这种毒素毒性极强,是世界上最毒的蛋白质之一。1mg就能杀死2亿只小白鼠。对于人而言,只要一亿分之7克就可毙命,也就是说,半公斤就能将人类灭绝类。

你可能想不到,如此毒性剧烈的毒菌,我们竟然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接触到。因为它就可能存在于生猪肉、罐头、密封腌渍食物、蜂蜜等食品之中。

所以,生猪肉、粗制滥造的罐头、腌渍食品等不能食用,是有道理的。

你可能会想,只要将肉煮熟再吃不就得了。

那你就太小看肉毒杆菌了,肉毒杆菌其实本身是没有毒的,也很容易通过煮沸等方式杀死。可它一旦变成芽胞状态就麻烦了,肉毒杆菌的芽胞生命力极强,干热180度环境下能存活5分钟,121度高压蒸汽要用30分钟才能灭活。而且它对胃酸抵抗能力超强,吃了24小时都不能将它破坏掉。

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可以将神经和肌肉组织麻痹,进而达到致死的效果。

但***谈之色变的肉毒杆菌,却在美容市场里成了只有富豪们才消费得起的美容奢侈品。

因为肉毒杆菌毒素可以麻痹神经肌肉组织,因此,可以通过注射它,来麻痹松弛的皮下神经,进而起到消除皱纹,或者延缓皱纹产生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起到“瘦脸”的效果。

最危险的化学物品也没有香烟“毒”,毒蛇不咬烟鬼之说有其含义。清清楚楚写着吸烟有害健康,无人畏惧,若是其它剧毒物,还只听说早产生极度畏惧感,根本对人产生不了什么危害,除非有意而为之。

世界上化学物品危险的很多,最危险的应该是获取途径方便,不受国家管控的东西,而不是我们熟悉那些剧毒物质,因为普通人几乎难以获取,国家管控严格,因此不算最危险的,对于我们人来说。

最危险的应该是香烟,其燃烧的烟雾中化合物含有4000余种,致癌物至少43种,长期吸烟可导致多种疾病并发。

香烟是国家的第一大税收,是国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国14亿[_a***_],男性约一半,吸烟人群庞大,又是高纳税商品,利国!

可是香烟为什么让人如此眷恋?

吸烟成瘾是香烟含有尼古丁,人在吸食过程烟雾直接进入肺部进行肺循环,伴随着动脉血可进入大脑,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中枢兴奋和提神。

成瘾是吸入尼古丁与体内的尼古丁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并激活,产生新认知、醒觉、负性情感作用。

吸食时间过久,受体由于发生上调,需要更多的尼古丁摄入,与受体结合,否则情绪波动,各种不适。主要是中枢兴奋度低,提神不起,必须要外界尼古丁来解决。

任何物质达到一定剂量都是毒,不谈剂量体现不了它的毒性。

尼古丁吸烟者天天摄入不致死,是剂量达不到。成年人摄入尼古丁致死量是50-70mg,一只香烟尼古丁剂量是2.5mg,不足以致死,对于小白鼠可能一只香烟可解决它,因此对剂量的承受极限与供体有关。由此可见,毒性越强的化学物品,供体承受剂量极限越低。

最危险的化学品都是微量要人命的东西,无论是皮肤伤口接触,还是口鼻吸入都可能造成中毒死亡。其中最令人害怕的还是那些有毒的气体,因为它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防不胜防。

说起危险的化学品,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氰化物,当然了,氰化物还没有达到让人“谈氰色变”的程度,而且,氰化物还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帮手,只要管理得当,是可以促进生产的。

看过《名***柯南》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柯南只要闻一闻死者的嘴,发现有独特的苦杏仁气味,就立马做出判断:死者死于氰化物中毒。在氰化物这个家族中,毒性较大的有这几个:氰化钾、氢氰酸、氰化钠。

人们常说“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几种氰化物的毒性几何呢?如果是微量的摄入,可以被人体自有的解毒机制代谢掉,如果是超过了剂量,那么没有办法了,以氰化物令人生畏的毒性,大剂量中毒会发生闪电式的昏迷和死亡,那么大剂量是多大的剂量呢?以氰化钾的致死量来看,在50mg至250mg之间,打个比方说,如果是口服氰化钾固体或粉末的话,如果是最小剂量,那么米粒大小的氰化钾固体或粉末就可能致人于死地,如果是半个普通感冒胶囊大小的固体或粉末,将在十几秒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造成急性的呼吸衰竭、昏迷而猝死。氰化钾与氰化钠的毒性相当,氢氰酸的毒性更甚一些。

这些氰化物为什么这么毒?为什么超过一定剂量致死时间如此短暂?

我们知道,体内的细胞进行“呼吸”时刻都需要有氧的参与,而细胞如何获得氧呢,需要体内的铁离子来运送。氰化物中的“氰”很坏,如果进入人体内,就会将铁离子“***”,于是细胞的氧供给就会被切断,很快的进入缺氧状态。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我们能够活蹦乱跳的,都是细胞在不断地提供能量,而一旦细胞能量供给中断,那么控制人体机能的各类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停止运行,造成的结果将是毁灭性的,很快,体内的各大器官就会衰竭,生命终止。

经常看谍战剧、谍战类电影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氰化物的大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氰化物进行暗杀活动,一些特工或间谍随身也会携带这种剧毒物,在被抓到或落入敌手时,为了保守秘密为了不受折磨,吃下氰化物迅速地结束生命,在大剂量的情况下,是来不及抢救的。

电视上说的致癌物质是真的吗?

坦白讲,传媒工作门槛不高,从业者大都科学素养不高,有时一知半解,有时断章取义,有时张冠李戴,有时甚至传谣造谣,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党更是横行无忌。所以大部分普通媒体这类的话,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所以,有鉴别能力的可以以有科学依据的顶级期刊论文为准,没有鉴别能力的以国家和世界卫生机构的正式文件为准。

目前癌症的病因,不能说未证实。很多因素诱发癌症都是有非常明确的证据的,统计上有很高的可信度。

不过也有一点要留意,那就是各国卫生机构发布信息通常是偏保守的,也就是为了控制健康风险,有时会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毕竟我们没有条件拿活人去做***人体实验,所以科学对健康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有可能会出现某某东西危害健康,过了五年或十年因为发现新的机理又否定前面说法的情况。不过致癌性判断上,权威机构的报告还是相对比较靠谱的,失手率不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学科普致癌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学科普致癌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512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