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发热医学科普知识,发热科普文

cysgjj 发布于2024-11-26 02:01:31 医学科普 28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发热医学科普知识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发热医学科普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发烧呢,大家知道中医怎么看待吗?
  2. 医学上人体何处的温度算作体温?应该如何测量体温?
  3. 发热门诊就医流程有哪些?

什么发烧呢,大家知道中医怎么看待吗?

我想提问者说的“发烧”,是我们现代医学中用正规医学术语描述的“发热”,即高于正常体温!常用的三个部的正常体温范围,腋温:36~37度 ,口温:36.2~37.3度 肛温:36.3~37.5度,通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腋温,因为更卫生便捷!如果体温高于对应的正常范围,则西医认为患者发烧啦,也就是发热啦!而中医学中的“发烧”,用现代医学的体温计有时候可能测出来不发热!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的患者感觉自己手、脚或腰、背、脸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发烧”,但是其实测体温不高,去看西医医生,西医的医生给你完善相关检查后,可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西医医生可能就会说“你这可能是心理作用或者是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其实他们可能也解释不了,因为验血正常,彩超、神经肌电图、X片什么都正常,所以西医也就只能找一个可能导致上述“自觉发烧,其实不发热”的疾病来解释!

发热医学科普知识,发热科普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中医当面对患者口中的发烧时是怎么看待的呢?其实,古时候的中医去诊断发烧疾病的依据:一种就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比如上面我们讲的,有的患者感觉自己手、脚或腰、背、脸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发烧”,这时候中医是认可患者的,因为中医能够很好解释患者症状,比如我们的肾阴亏虚、心阴亏虚、肺阴亏虚等,可以导致上述患者的自觉发烧症状,中医会结合四诊辩证论治来开具中药或行针灸;另外一种就是发烧,其实就和我们今天的发热比较一致,因为古时候没有体温计、体温枪,所以靠手或额头去感知患者是否有发烧,也就是中医“触诊”,同时结合望诊,去看患者面容是否发红,四诊合参来辩证论治、处方用药!所以不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发烧,在中医眼中,那仅仅是患者的症状,作为中医,主要关心的是发烧症状背后的疾病证候,也就是“证”,所以往往遇到这种“自觉发烧,测体温不发热”的患者,中医辩证治病理论的优势彰显无疑!

对于发烧,中医上有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的不同。外感疾病就像平时我们说的感冒急性胃肠炎或者一些传染病等都可以导致发热。内伤疾病像各种癌症、甲亢、结缔组织病等都可以导致发热。中医上来说,外感疾病无外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热之邪,此时,正邪交争,就像两军交战,人体正气充足,则可以导致发热,反之,则不能,可以说外感疾病发热是好的征象,说明正气充足。内伤疾病无外乎气、血、阴、阳亏虚,以及气机阻滞,痰湿阻滞,淤血阻滞都可以导致发热的发生

医学上人体何处的温度算作体温?应该如何测量体温?

测量人体腋窝,肛门口腔三个部位的温度就是体温。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一般会有小范围浮动。人体正常温度测量这三个部位就可以得出来,最准确的就是直肠温度。

发热医学科普知识,发热科普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体温测量值因人而异,因环境而不同。一个人冬天夏天的体温就不一样,临床使用体温计测量的温度就是人体体温。

人体正常体温本身就没有标准,是有个体差异的。你的体温和别人的不同,不是很正常吗?你自己身体的腋窝,口腔,直肠的温度也会有区别,怎么有标准呢?测量体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使用体温计咯。不知道你所指的完整的方法是什么,当人生病了,通过皮肤接触也能感受的到,使用体温计测量出来的人体体温超过37.4℃—38℃就是发热了,也叫做低热,这就说明你生病了,要看医生了。

人体口腔的温度标准是36.3℃~37.2℃,腋窝的温度标准是36.1℃~37℃,直肠的温度要比人体口腔温度高,众人皆有不同。

发热医学科普知识,发热科普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体体温有波动,幼儿,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体温是有差异的。一个人正常体温会因为代谢,环境等出现波动,生病体温也是处于变化的,不是什么都能标准化的。你说的体温标准,就算通过科学技术全都统计出来,这数字也只是现阶段的,你从幼年到老年,难道你的体温会一直不变化么?

感谢大家阅读e风趣科技文章,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回答喜欢我的回答就订阅我吧!大家有什么想问的问题,赶紧来问我吧!

应该说在人体仼何地方测到体温都是体温。而人体正常体温在36.5一37.5之间波动。

测体温的部位,有腋温,口温。肛温,耳温。最常用的测温部位是腋下,在家庭医院主要是腋下测温,医院有时也用测耳温。测温用仪器基本上都是水银测温计一探温针。测耳温的是电子测温计,一般都是在公共场后使用。中为排查某些急性传染病,常在一些公共出入口,如铁路公路出入站口,由于赶时间,无法使用水银温计,所测的部位为耳温。而医院和家庭用的都是水银测温计,最常测的部位是腋下。一般说,口温较近人体正常体温,腋下偏低0.3一o.5,肛温比正常体温高0.5一0.7,所以,测得口温如实计,腋温加0.3,肛温减0.5计为实际体温。

测温应在平静状态下测温(电子测温不限),以腋下测温为例,首将消毒过测温计把水银甩到35度以下,然后将体温针小头在被测者腋窝中部并夾紧,五分钟后取出,将体温针对着光(可上下旋转,直到看清数值)看水银数值是多少,然后做好记录。测得的温度要排除被测人在测温前是否有较剧烈的运动,或者进食过热的食物因素

正常人无需体温监测,[_a***_]病人按病人管理规程监测。家庭一般都是在出现有发热状况时才测体温,特别是小儿老人,出现体温异常时,测一***温心中有数。所以,体温计(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就成为家庭必备医永用器。

谢邀。再次转自生活小卫士答复如下: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人体不同位置的体温正常范围是不同的:

口腔:36.3℃—37.2℃

直肠:36.6℃—37.5℃

腋下:36℃-37℃

感谢邀约,看你的问题,应该问的是宝宝的体温如何测量吧? 宝宝的体温一般都会比成人的体温高,正常温度在36.9℃~37.5℃之间,只要在正常范围值内,就不必过分担心孩子是否发烧。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和宝宝运动量的变化,体温也在不断变化。一般情况下,饭后、大量运动后、大哭后、天气炎热等等体温都会偏高,上午和睡眠时体温较低。如果宝宝表现睡觉比较安静,瑟瑟发抖,小脸通红,手脚冰凉,没什么胃口,发脾气,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孩子发烧了。超过37.5℃,只要宝宝的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玩,就不必过分担心,在家中物理降温就好,如果超过38℃需要及时吃小退烧药或者去医院就医哦。下面芳芳要讲下几种最常见的测量体温方法的适用范围:

1.测腋下温度:选择一个电子体温表,清洁干净以后,擦拭宝宝腋窝,把宝宝脸部与父母同方向抱在腿上,将体温表放在腋下,把手臂放在胸前夹紧手臂,停留30-60秒即可。优点:电子温度表比传统水银温度计要高效便捷环保,更适合家中孩子,一般来讲,腋下测得的体温比用耳温枪测得的体温更准确。注意太小的宝宝可能不太会听话一直保持一个姿势的,需要爸妈配合宝宝一起完成,切记不要太大力气哦。

2.口腔测温:将电子体温计清洁干净后,放入宝宝舌下三分钟左右即可,因为和腋下测温一样选择的电子体温表,优点就不说了,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如果宝宝太小,宝宝没办法一直紧闭住嘴吧,有可能会对宝宝的口腔造成伤害。

3.测肛温:在宝宝安静的情况下,将温度表插入宝宝***,约1.5cm即可。这种方法测出的数值最准确,一般医院会***用这种方法给宝宝测量体温,但是这种方***引起宝宝不舒服,而且过小的宝宝括约肌没有发育完好,有可能******会引起排便哦。。。。没有医生指导父母们还是不要***用这种方法测体温了。

4.耳温枪测温:把耳温枪感温探头放入宝宝外耳道,轻轻按一下测量键,听到“滴”的医生就可以看到温度数值了,优点:高效便捷,电子数值很精准,免去了传统体温表的时间等待,父母操作简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之前需要检查宝宝的耳朵内部是否有发炎,如果有炎症会引起宝宝不适,耳道内耳垢太多测量的数值是不准确的。额温就不列举了,和测耳温差不多哦。

……………………………………………………

发热门诊就医流程有哪些

今天上午在家正看电视呢,突然接到儿子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孩子跟她说不舒服,我来我就带着体温计去了,见到孩子和老师时,老师说刚给他量了一***温,37.1度。那我就说带孩子去看看吧,回来的路上孩子一直说冷,到家我又给他量了一下,竟然已经38度多了。后来赶紧收拾一下打个车就去儿童医院了。


因为是第一次带孩子来大医院。而且是一个人,到门口测量体温就进去了。一进门就是发热门诊,通过窗户看到里面的人乌央乌央的!简直不要太多。下面我来说说流程,希望能给第一次去的一些建议和省去宝贵的时间!

第一进医院先不要进发热门诊,先去最南边那个屋里给孩子办卡,最低充200块钱。大人也要办一个,电子健康卡也行,因为做核酸还得用。(核酸检测40元一位)


第二,办完卡就进发热门诊刷卡拿号,然后就等着叫号,叫到你所拿的号以后,就去门诊一开化验单和做核酸的单子。如果孩子高烧厉害就先让医生给开个退烧药。


第三,拿上给开的单子以后如果看病的人特别多,先不要去做核酸和检验抽血,先回拿号那再去拿一个号,排上队以后再去做核酸,和抽血。因为人多的话看病比较慢,***如你前面有十几个人的话,怎么也得一个半小时。这个时间完全可以把核酸和抽血这两样做完,建议先去抽血,因为抽血化验结果得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出来。看病时得让医生看。都做完以后就等着叫号去看病就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发热医学科普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发热医学科普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589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