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知识

cysgjj 发布于2024-12-15 20:22:23 医学科普 34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2. 得了心血管病能不能吃鸡蛋?
  3. 高血压科普,大家想了解哪些问题?
  4. 立秋已过,秋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5. 血糖波动与长期高血糖对心血管的损害谁更大?该怎么处理?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最可怕的疾病,其突发性、严重性、紧急性、恶性程度和后果都是其超过其他疾病的。而猝死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伤痛也是极其严重的。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下,年轻人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多数患者为心源性猝死,即因心脏病导致猝死。年轻人往往自恃年轻,忽视对身体状况的检查,而长期不当的生活、作息习惯是导致猝死的关键诱因。预防猝死,还需从日常的生活方式入手。

1、健康生活,戒除不良习惯:猝死者多有长期不当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长期高压紧张工作饮食不当,长期摄入脂肪、高热量、高盐食物,暴饮暴食、饮食过饱;久坐不动,严重缺乏运动;常有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等。这也是为什么猝死多发于医生程序员等职业人群身上,与其工作压力、长期熬夜等息息相关。

因此,预防猝死,首先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注意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切忌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节制饮食,科学膳食,调整膳食结构,以低脂、低热、低盐为原则,多食蔬果、粗粮,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等;适度运动,养成好的运动习惯,坚持每天运动30min;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规避风险因素高危人群应注意有针对性地规避猝死诱因,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三高患者等,如注意天气变化,切忌寒冷***;注意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晨起剧烈运动;切忌过劳、过度用力等。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定期检查:年轻人也应注意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因素,第一时间就医诊治,尤其是高压职业者、长期伴有不当生活习惯者;三高患者、心脏病患者、肥胖者等属于猝死高危人群,应注意遵医嘱积极进行治疗,切忌随意停药减药,且需定期随访,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时,应立即去医院,及时治疗。

最近,浙江某医院一位27岁的医生因为心脏骤停突然猝死,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也反映出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

这种疾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即使是年轻人也不得不防啊。

医学上讲,心脏骤停5分钟左右就会造成大脑的不可逆损害。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呢?

熬夜是年轻人导致心脏猝死的第一大杀手,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晚上睡眠不够,中午也要抽时间午休,哪怕十分钟也行。年轻时用身体换钱,老了用钱换身体,这样做只会得不偿失。

满足了嘴瘾,伤害了身体。暴饮暴食的习惯一定要改掉,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少盐少脂饮食,防止血管损伤。

吸烟危害不用多说,不仅伤害血管,引发心脏猝死、各种慢性血管疾病,还是导致肺癌胃癌癌症原因

过度饮酒也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有人都应限制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 g,也就是白酒或葡萄酒(或米酒)或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和300ml

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焦虑、抑郁心理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也要学会适当给自己减压。

想要预防心源性猝死,保护心脏健康,应该[_a***_]办呢?

首先必须要控制体重,防治糖尿病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所以减肥对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而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所以预防糖尿病以及控制糖尿病病情对于预防冠心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得了心血管病能不能鸡蛋

其实,关于鸡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悉尼大学的连续一年每周吃12个鸡蛋不会增加有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补充道:鸡蛋是重要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来源,有助于饮食健康。其中包括帮助调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眼部、心脏健康、心血管健康和孕期保健

类似的研究结论不胜枚举,《美国营养学院学报》曾刊登了一数据研究,追踪了60万名成年人,探知其吃鸡蛋与中风、冠心病等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日常摄入或者更多地摄入鸡蛋,和患冠心病之间没有相关性,而且还降低了12%的患中风的几率。

所以,对于鸡蛋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这件事,大家完全可以放宽心。适当吃点鸡蛋,对身体反而有很多的好处。

水煮蛋、荷包蛋、蛋炒饭……鸡蛋以各式花样征服我们的餐桌,但不少人也有疑惑怎样吃最健康?

鸡蛋做法首推水煮蛋,因为做法简单,营养好保存,还适合全家老小食用。这里补充一句,当您煮鸡蛋时,最好将时间控制在3~5分钟。时间太长会导致脂肪酸胆固醇发生氧化,而使营养价值降低。

最后分享一个生活小妙招:存放鸡蛋,尖头朝下更耐放。这是因为鸡蛋会蛋壳大头的部分有圆形小孔,当尖头朝下时,小孔可以迎接四面八方的空气,恰好保留住它的新鲜度。

关于"鸡蛋"的小科普今天就到这啦,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搜索关注公众号:平安健康随身易,了解更多保险内容

感谢你的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能不能吃鸡蛋这个话题,网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一天吃一个鸡蛋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吃鸡蛋容易脑梗;甚至有人说,只吃鸡蛋清,不要吃鸡蛋黄。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其实鸡蛋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一个鸡蛋黄里面胆固醇有大概200mg左右,但是人体最主要的胆固醇来源是内源性的,这种外部摄入的不是最主要的,一天一个鸡蛋既能保证营养需求,也不会过度摄入。但是血脂异常的人或者说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阿痛风阿,还是应该严格控制蛋白的摄入,也就是说只有这些人需要少吃鸡蛋。

我是马占川,关注我,每天分享健康知识

高血压科普,大家想了解哪些问题?

我是高血压,我来提几个问题。1,自己不去医院的情况下分辨自己吃哪一种药要好。

2,哪一种药不影响自己的性生活

3,高血压药搭配些什么药治疗效果会更好

4,高血压药一天吃几顿好。

5,高血压药断断续续吃好吗。

立秋已过,秋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显著加大,室内外温差也非常明显,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脏病人平时要多注意预防。

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秋冬季天气凉爽许多,入睡也容易了许多,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够7个小时,且睡眠质量要高。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 “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摄盐多少才是合适的呢?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5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

特别推荐“三、五、七”运动法。“三”是指每天步行3公里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

秋天的中午气温也处于燥热状态,人们喜欢喝冷饮、待在空调房里、冲凉水澡,其实这是不健康的,这种冷***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衰患者引起心衰或者感染,室内的温度应该随着室外温度变化来进行调整,另外室内外温差要控制在5℃左右。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身体里的水分消失得也比较快,要是没有及时的补充,那么血液就会变得更加的粘稠,减慢了血流的速度,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形成缺血性的中风、脑血栓、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每次在出门时一定要带好水,可以选择糖水或者淡盐水,***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喝得太多或者太快的话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因为饮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血糖波动与长期高血糖对心血管的损害谁更大?该怎么处理?

长期高血糖对心血管的损害固然毋庸置疑,但血糖波动太大同样不容小觑。要说哪个损害更大,短期的血糖波动及时纠正可能没有高血糖的危害大,但长期血糖波动太大却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我们一般指的血糖波动太大指的是一天当中血糖的变化幅度超过11.1mmol/L或几天之内的空腹血糖波动在5.55mmol/L以上。当出现血糖波动太大时会严重损伤我们的胰岛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糖尿病的进展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1.通常血糖波动太大的情况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运动不当、出现了某些突***况。比如过年过节聚餐时暴饮暴食、运动时间过长或过短、近期情绪突然紧张或低落、失眠、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这类病人需尽快调整过来,血糖可能就会恢复平常水平。

2.血糖波动太大也有可能是因为合并了某些疾病。如感染、手术等情况。只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血糖自然也就回到之前的状态。

3.也有可能服用了引起血糖变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抗***药物、避孕药等。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说来,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在于使血糖达标,还在于平稳降糖,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医学科普心脏健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6287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